【中国制冷网】5月21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徐有邻教授在s*届新型建筑结构体系――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研讨会上,对当前我国节能型建筑结构体系的推广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
徐有邻指出,虽然我国节能型建筑结构体系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很多技术也通过了审查和鉴定,但是在实际推广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科研投入不足难出原创性成果
近年来,我国科学研究受商业化运作的影响,一些人急功近利,投入基础科研的精力不足。一些课题技术的可信度不高,使用效果仍有待验证。这就可能在结构安全方面产生隐患,从而带来不好的结果。
缺乏标准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我国建设领域的标准规范基本覆盖了各个专业层面。但其中有些标准过于陈旧,难以达到现在的建设要求,客观上损害了标准的权威。
在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行政法规(政府)―技术规范(行业学会)―企业标准(单位产权)―手册指南(市场商品)的体制比较适应市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参考或借鉴这类体制,进而推进我国的体制改革。
缺乏龙头企业配套技术欠缺
推广一项新的建筑技术,会涉及结构、材料、设计、施工、质监、管理等多个方面。企业由于规模小,难以形成配套技术和规模经营,也就无法发展成具有持久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联合体。由于缺乏规模实力,技术的推广应用就会相当困难。
劳动力素质不高市场秩序须整顿
建筑业传统上是粗放型行业,技术含量、管理水平和劳动力素质都不高,不利于节能型建筑结构体系的推广应用。另外,由于低价竞标、幕后操作、层层转包,施工单位被迫走上克扣造假、偷工减料的道路。节能型建筑结构体系在推广应用中,可能同样面临恶性竞争的威胁。
徐有邻建议,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标准规范管理,培训高素质的建筑工人,整顿建筑市场,进而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优秀的节能型建筑结构体系项目才能得到推广和应用。
:
追忆与祈福――5.12大地震一周年祭
:
太阳能下乡悬念预测 经销商倒戈暗潮涌动
TCL李东生接替美的何享健掌舵广东家电
中消协建议根据水质选择不同材质散热器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