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可以是一个非常生动的领导力故事。我发现,电影和小说能让我培养同情心,更深刻地理解他人,更能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
在我z*喜欢的影片里,有些包含领导力的道理,有些本身就是z*佳实践,还有一些则告诉我们,何事不可为、何事不管用。我z*喜欢的一部分电影如下:
阿波罗13号

《阿波罗13号》——(1995年出品,导演:朗-霍华德)。1970年,阿波罗13号飞船在飞向月球途中突然爆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NASA Mission Control)竭尽全力让飞船上的三名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团队在重压之下如何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吉姆-洛弗尔(汤姆-汉克斯饰)带领一队宇航员安然度过这次危机。z*重要的几句台词是:当地面控制中心有人发出“这恐怕是我们z*大的惨败”这种哀叹时,控制中心总管(艾德?哈里斯饰)纠正了这种说法,还说:“请允许我表达不同的看法。这可能会是我们z*大的胜利。”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杰作,讲述了一场得以避免的悲剧。
《飞向未来》

《飞向未来》——(1988年出品,导演:佩尼-马歇尔)。一个13岁的男孩许下心愿,想立刻“长大成人”。在魔法点化下,他马上变成了一个30岁的男人(汤姆-汉克斯饰),但他的内心却还是个孩子。他在一家玩具公司上班。有一天,他参加一个会议,公司经理们为一款新产品做了各种令人乏味的演示。就在决策小组准备批准生产这款产品时,汉克斯突然问道:“这东西有什么好玩的呢?”它隐含着一个商业启示:让大家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开会时不要所有人都陷入“集体迷思”(这是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心理学家欧文?杰纳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在决策小组中,小组成员容易异口同声,z*大限度地减少冲突,做出某种不切实际的集体决策,因为大家事前没有对各种不同意见或观点进行审慎的评估)。
《候选人》

《候选人》——(1972年出品,导演:迈克尔-里奇)。一位年轻的加州律师(罗伯特-雷德福饰)经人劝说,打算竞选参议员。他在两种理念中苦苦挣扎,不知何去何从:一种是坚持原则(代价就是输掉竞选),一种是影响、说服别人(但会被一些人视为“出卖人格”)。后来,他与自己的支持者日益疏远,同时对自己的真实观点变得含糊其辞
《教父》

《教父》——(1972年出品;第二部,1974年出品;第三部1990年出品,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这个三部曲有违道义之处在于把犯罪集团成员描绘成了忠于家庭的人。维托-科莱奥内在发号施令时采用了一种管理方法。他与组织成员建立了一种父子般的关系。桑尼?科莱奥内掌权时,他坚持采用了一种会带来彻底毁灭的、非赢即输的斗争手段,而他自己总是实权在握的一方。他把内部关系建立在赤裸裸的暴力和控制基础上。到了迈克尔-科莱奥内上台时,他努力成为一个合法商人。他创造了全新的市场结构,在q*发展业务,还像一家跨国公司一样运作,z*终改变了经营方式。他多线出击,建立合作关系。在致力于完成一些任务时,他也失去了一些重要关系。可以说桑尼和迈克尔为了获得权力付出了可怕的代价。
生之欲

《生之欲》——(1952年出品,导演:黑泽明,日本)。所谓“生之欲”就是“要活下去”。影片讲述了一位基层公务员发现自己即将死于癌症。于是,他开始追寻人与人的亲密关系和意义。这种愿望是庄重、朴素而平实的,但通过志村乔的精彩演绎和黑泽明导演的深入刻画,影片所传达的现实主义精神非常扣人心弦。这是一部写实之作。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