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已经在杭州萧山县物资局工作了17 年的陈妙林,完全无法预料28 年前的这个忐忑决定将意味着将来什么样的一番事业——领导调他去当时的萧山县招待所任总经理。那里有着100多人的职工队伍,其中7人是国家干部,80多人是事业编制。
1985 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使它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1985 年,被誉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
时任物资局下属金属公司经理的陈妙林,踌躇间接手吃了大锅饭多年的招待所,前提是要打破大锅饭。当时流传这么一个故事:招待所里有一个厨师,因为被扣了5 块钱工资,每天一上班就坐到原所长的办公桌上不下来,嘴里还说:“我做了这么多年,单位从来没有扣过我工资,不就是上班迟到几次,少干了一点活吗?”
经过两年多时间筹备,脱胎于萧山县招待所的萧山宾馆于1988 年开门营业。从这家小小的宾馆起步,陈妙林创立了中国z*大的民营高星级酒店集团:开元旅业集团。如果将高星级酒店(四星和五星)单列,开元旅业集团的客房数已经超越锦江集团,成为中国z*大的高星级连锁酒店集团。截至目前,开元旅业集团总资产为180 多亿元,下属企业100 多家,员工超过2.4 万名。
陈妙林1952 年出生于萧山县城,兄弟姐妹6 人,靠父母每月80 多元的工资过活。8岁,父亲对他和哥哥说:“饭我来供,学费自己想办法。”于是,他们夏天卖冰棍,冬天出租小人书,赚取人生的第一份收入。
随着社会运动的不断深入,哥哥、弟弟、妹妹作为知青都下乡了,他却死活不肯去。“农村太苦,城里扛一天木头还有1 块钱呢!”16 岁,陈妙林留在城里参加工作,干的正是扛木头的活。他每天早早上班,到单位先把办公室的开水烧好。
从萧山宾馆开业至今,陈妙林的酒店人生可以用两个12 年概括。前一个12 年,他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初期的政策红利。一个重要表现是,1999 年,他仅花6,000 万元就对公司实现了私有化,当时开元旗下已经有5 家酒店。“相当于利用国家资源,花12年时间做出了一个品牌,然后用很低的成本买了下来。”
后一个12 年,他抓住中国住宅市场化的机遇,将业务领域延伸到房地产,同时3 种酒店运营方式(自建酒店、租赁管理、委托管理)并举,迅速将开元旅业从一家二线城市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连锁酒店集团。
2000 年左右,确实是中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黄金时期。转制之初,陈妙林主动将近1/3 的股份分配给了共同创业的管理层,并留出5% 的股份作为日后的期权激励。他还在董事会上承诺,至退休那一年,他将只控制集团公司34% 的股份。
2010 年,陈妙林辞任开元旅业总裁,由跟随他多年的陈灿荣(原开元旅业集团副总裁及开元酒店集团总经理)接替这一职务。这比他原来定下的60 岁辞去总裁职务的目标提前了两年时间(他还定下了65 岁彻底退休的目标)。如此明确的退休计划,基于陈妙林的一个主观判断。他认为人一旦超过65 岁,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发生变化的同时,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而一个价值观已然发生变化的企业家,若还控制着一家公司,公司走向就会出现问题。
关于价值观的变化,z*典型的表现是欲望的丧失。许多人老了以后对许多事物失去兴趣,常常感到迷惘,问自己为什么要这般辛苦?此外,一场大病也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企业家看待世界的方式。陈妙林认为,只有在退休时放弃控股权,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一个好身体,陈妙林从45 岁开始练习冬泳。冬泳过后,人必须通过跑步让身体回暖。加上自行车骑行,不就凑成了铁人三项吗?陈妙林确实参加过铁人三项比赛,还碰到过其他参赛选手猝死途中的事情。由于体力透支到极限,那位猝死的选手z*后不应该再跑下去了。但是他的身体已经不受大脑控制,转而服从一个机械的信念——一定要坚持到终点—这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我不是这样的人,一旦身体不能承受,我会果断退出比赛。”陈妙林说。但对于企业,他显然不想做甩手掌柜。他必须在退休之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化治理是所有中国民营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陈妙林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均不考虑接班,现代企业制度对开元旅业尤其重要。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